中医古籍
  • 《药理学》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血压的生理调节极为复杂,在众多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内皮素系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抗高血压药物往往通过影响这些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

    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物分成以下几类: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利尿药。

    (二)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

    (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等。

    (四)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即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等。

    (五)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主要作用于中枢咪唑啉受体部位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等。

    3.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六)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肼屈嗪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
  • 作者:
    朱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