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研经言》 释痉

    作者: 未知

    《玉篇》 ,充至切,恶也;痉,渠并切,风强病。二字义别。《素问》气厥、五常政等篇,及《伤寒》旧本痉皆作 。许叔微《百证歌》以为名异实同,而字仍作 ,不改。成无己注伤寒,则直云 字误,亦不改。今本作痉,传写者之故。近代但知痉,无有能知 者。泉案作为是。古人列病,恒重乎证。 乃痉之总号,痉乃 之一端。观仲景云∶病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明此数者,皆为恶候,故知当作 。若痉字则因劲而起,专指口噤、背反张言,不足以赅余恶。是痉者证名, 者病名。人体强直,有似劲象,故谓之劲;去力加 即为痉,可逆溯而得也。《巢源》亦作 ,故得与痫冒混称。痫固小儿之恶候,冒亦产家之恶候,病不同而恶则同,此其所以混称之欤!《说文》 部无 字,厂部有 字,云碍止也。然则邪气碍止不去,乃见恶候, 即 之讹。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