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查古籍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小腹痈,生于小腹皮里膜外。或因膏粱浓味,或因七情火郁,以致脾虚气滞而成,小儿乃惊积亏损所致。初起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数日后,有热渐红者,属阳,易治;无热不红者,属阴,难治。此证不问初起未溃已溃,俱宜助胃壮气,而以行经活血之药佐之,如四君子汤加川芎、当归、白芷、枳壳之类。如误用克伐攻利凉药,败证必出。若其纯阴无阳者,宜十全大补加参、 、姜、附以温发之。又有肿高 赤作痛者,此属湿火,先用仙方活命饮,或化毒除湿汤;成脓后脉洪数者,用托里消毒散。
缓疽,生于少腹之旁,乃脾经气滞寒积而成。坚硬,不红不热,痛引腰腿,有数月不溃者。若寒热间作,饮食减少,渐致羸瘦,此属败证。治宜补养气血、温通经络,理中汤合四物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