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疡医大全》 冻疮门主方

    作者: 顾世澄

    冻疮开裂。

    桐油(八两) 白蜡 黄丹(各一两)

    熬膏贴之。

    又方 楝树果煎汤淋洗,即以楝树果擦之神效。

    又方

    五倍子 牛鼻中绳( 灰,各等分)

    研末,填冻裂处。

    又方

    松香(二两) 黄蜡(一两)

    熬匀,瓦罐收贮,先以热汤洗,令皮软拭干,将药于慢火上炙化涂之。

    冻耳冻跟 端午日取猪板油四两去皮膜,加乳香二分,轻粉三分,雄黄五分,研入米烧酒内拌匀,再入油拌过,俟收干放悬屋檐下阴干,搽之。

    手足开裂经春夏不愈者。

    生姜(捣汁) 红糟 食盐 腊猪油

    共研烂,擦入皲内,一时虽痛,少顷便软皲合,再用即安。

    免冻疮法

    杏仁 天花粉(一两) 红枣(十枚) 猪胰(三副)

    共捣如泥,用好酒四杯浸于瓷器内,早晚搽手及头面。

    冬月冻疮皮裂疼痛 黄蜡一两熔化,入松香三分搅匀,每以温汤洗拭裂处,用前药熔化,滴入裂缝,经旬即愈。

    冻疮未破者,白矾研末一钱,百沸汤半盅搅和,鸡毛扫涂烘干,擦去患处白屑,再扫再烘,药尽自愈。

    洗冻疮 秋茄根煎汤,乘热洗之。如皮破以螃蟹壳 灰掺之。

    又方 白芨二两煎汤洗之,如烂破者,洗后用橄榄核烧研为末,搽之。

    又方

    陈锻石、黄狗屎露天久者,变成白色,用炭火 过,各等分,研细末,以麻油调之敷上。虽成疮溃烂,敷上即止痛生肌。

    冻疮久烂不愈 糖塔饼杓内炒成灰,研末一两,加冰片少许,干掺。

    又方 独蒜煨,杵烂贴。

    又方 熬熟桐油调密陀僧末敷。

    又方 五倍子研末和牛骨髓填缝内,即好。

    又方 荆芥煎汤洗之,三日愈。

    又方 生附子为末,面水调敷。或加楝树子肉捣敷。

    又方 麻雀脑子涂之。

    又方 猪脑子加热酒洗。

    又方 腊月羊油悬挂屋内,愈陈愈妙,搽之立愈。

    又方 白芨末调敷裂处。

    又方 羊屎不拘多少, 令存性,砂糖调敷。

    又方 狗骨 存性,研末,香油调填裂拆内。

    又方 附子皮煎汤洗。

    又方 陈蜡烛油同白蜡搽之。

    又方 糟汤浸洗,姜汁涂之。

    脚指冻风烂化 棉花烧灰掺之。

    冻疮 油胭脂搽之。

    又方 玉红膏搽之。

    又方 五倍子、猪油捣成膏,填入裂缝。

    冻耳 姜汁煎涂。

    冻跟 茄根煎汤洗。

    免冻 樱桃擦耳,擦脚后跟。冬季不生冻疮。

    冻疮 旧貂毛 存性,搓。

    又方 冻疮已破者,用黄柏末七分,生皮硝三分。未破者,用黄柏末三分,生皮硝七分,俱用冷水调搓。

    又方 鸽粪煎汤洗。

    又方 蟹壳烧枯研细,菜油调搓。

    又方 先用胡椒煎洗拭干,再用胡椒研细掺上,外以新棉包裹,用布扎好。

    又方 鲜蚕豆梗叶煎汤洗。

    又方 雪擦洗冻处。

    又方 鱼胶熬化,摊膏药贴破裂上。俟长平自落。

    又方 甘草甘遂煎汤热洗二次。

    冻风裂开。

    败荷叶梗(烧存性) 头垢

    桐油熬过调膏,捺成一块,卧用切作小条,桠在裂缝内。

    又方 腌菜卤煎汤滚洗。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