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申斗垣曰∶肝经湿热,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透中衣,名曰胞漏疮。(《启玄》)
又曰∶又有杨梅疮毒结于此,以致肾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痊,宜土茯苓汤加人参等补药治之。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二卷。辨外惑、内伤的区别。凡精神刺激、饮食不调等引起的疾病为内 伤病,其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说明与六淫外感病的证治有别。
申斗垣曰∶肝经湿热,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透中衣,名曰胞漏疮。(《启玄》)
又曰∶又有杨梅疮毒结于此,以致肾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痊,宜土茯苓汤加人参等补药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