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经曰∶京门隐隐痛者肾疽,其上肉微起者肾痈。(京门穴,又名肾募,在身侧腰中监骨下肋间。)
《素问》曰∶肾痈脚下至小腹满。(大奇论曰∶脚下当作 下。)
张仲景曰∶小腹痛而痞坚者,肾痈也。小便数而似淋者,肠痈也。
王肯堂曰∶肾痈京门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往来,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 胀塞满。由肾虚不足之人,房劳太过,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初宜五积散加细辛;寒尽痛止,宜桂附地黄丸调理。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经曰∶京门隐隐痛者肾疽,其上肉微起者肾痈。(京门穴,又名肾募,在身侧腰中监骨下肋间。)
《素问》曰∶肾痈脚下至小腹满。(大奇论曰∶脚下当作 下。)
张仲景曰∶小腹痛而痞坚者,肾痈也。小便数而似淋者,肠痈也。
王肯堂曰∶肾痈京门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往来,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 胀塞满。由肾虚不足之人,房劳太过,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初宜五积散加细辛;寒尽痛止,宜桂附地黄丸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