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鬼遗方》云∶左右眉棱两处发,名为发眉,不拘在头在尾,宜防未穴已前毒瓦斯攻击,在眉头即攻入眼损睛,在眉尾即攻入太阳,并宜留意慎重。此疽从眉至头生疮黑色,渐渐肿漫,满面疮头,坚硬如石,刺之无脓,惟出黄水,痛不可恶,闷乱呕逆是也。由脏腑积热,风毒上攻而然。(《准绳》)
发眉疽(图缺)
申斗垣曰∶眉疽生于阳白二穴之分,乃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治之诸证渐减者生,甚者死,女人七日、男子二十四日死。(启玄)
又曰∶眉风毒,乃肺经受证,但觉寒热往来,筋骨酸痛,或作呕吐,即眉风毒也。
窦汉卿曰∶从眉至头发疽色黑,其腰渐渐肿,气浮满面者死。
《心法》曰∶凤眉毒,一名眉发,生于眉棱,无论左右,皆膀胱、小肠、肝、胆四经积热所致。形长如爪,疼痛引脑,二目合肿,坚硬色赤,按之有根,六日内刺之,得脓则吉,无脓则险,甚则十四朝不溃,烦闷呕逆,不食者凶。
李东垣曰∶眉疽生于两眉之间,灿烂如人眼目,甚可畏也。小儿患此必死,大人患此十痊五六,乃手足少阳经所主,宜用海马崩毒法救之。不然,脓血浸眼,两目先坏矣。
澄曰∶发眉其证极险,类乎疔疮。第一提住疮根,不使根脚散漫,内须托毒成脓,勿投寒凉破气伤脾之药,庶可保全性命。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鬼遗方》云∶左右眉棱两处发,名为发眉,不拘在头在尾,宜防未穴已前毒瓦斯攻击,在眉头即攻入眼损睛,在眉尾即攻入太阳,并宜留意慎重。此疽从眉至头生疮黑色,渐渐肿漫,满面疮头,坚硬如石,刺之无脓,惟出黄水,痛不可恶,闷乱呕逆是也。由脏腑积热,风毒上攻而然。(《准绳》)
发眉疽(图缺)
申斗垣曰∶眉疽生于阳白二穴之分,乃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治之诸证渐减者生,甚者死,女人七日、男子二十四日死。(启玄)
又曰∶眉风毒,乃肺经受证,但觉寒热往来,筋骨酸痛,或作呕吐,即眉风毒也。
窦汉卿曰∶从眉至头发疽色黑,其腰渐渐肿,气浮满面者死。
《心法》曰∶凤眉毒,一名眉发,生于眉棱,无论左右,皆膀胱、小肠、肝、胆四经积热所致。形长如爪,疼痛引脑,二目合肿,坚硬色赤,按之有根,六日内刺之,得脓则吉,无脓则险,甚则十四朝不溃,烦闷呕逆,不食者凶。
李东垣曰∶眉疽生于两眉之间,灿烂如人眼目,甚可畏也。小儿患此必死,大人患此十痊五六,乃手足少阳经所主,宜用海马崩毒法救之。不然,脓血浸眼,两目先坏矣。
澄曰∶发眉其证极险,类乎疔疮。第一提住疮根,不使根脚散漫,内须托毒成脓,勿投寒凉破气伤脾之药,庶可保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