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纲目拾遗》 藕粉

    作者: 赵学敏

    节粉八仙藕粉

    冬日掘取老藕,捣汁澄粉干之,以刀削片,洁白如鹤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许和匀调,次以滚水冲入,即凝结如胶,色如红玉可爱,加白糖霜掺食,大能和营卫生津。纲目藕下止载澄粉作食,轻身延年,而不知其功用更专益血止血也。凡一切症,皆不忌可服。养余月令有澄藕粉法∶取粗藕不限多少,洗净截断,浸三日夜,每日换水,看极净,漉出,捣如泥,以布绞净汁;又将藕渣捣细,又绞汁尽,却轻滤去浑脚,以清水少和搅之,然后澄去清水,下即好粉,晒干收贮,和糯粉、白糖蒸食之,或以白糖开水冲服俱可。菱粉、芡粉俱用此法。

    味甘,气芬芳,性平,调中开胃,补髓益血,通气分,清表热,常食安神生智慧,解暑生津节粉出淮安宝应一带多有之,乃藕节捣澄取粉,晒干,其价较藕粉数倍。

    味甘、微带苦,性平,开膈,补腰肾,和血脉,散一切瘀血,生一切新血。产后及吐血者食宦游笔记∶淮以南皆泽国,居人莳藕,暇则滤为粉,淘汰既净,去其渣滓,存其甘液,风吹日曝,渐成碎珠,以汤沃而食之,纯任天然,别有风味,亦野物之可尚者矣。尤着名者曰片粉,择藕之极佳者淘晒,人工十倍寻常,及其既成,则如白云片片,纤尘不染,味亦绝胜,非大有力者,不能制也。

    八仙藕粉经验广集∶此粉滋胃保元,治一切虚劳杂症。白花藕粉∶白茯苓、白扁豆炒、莲蜜各等分,人乳另入滚水冲,不拘时食。

    人红丸济世养生集∶专治童子劳怯,神验之极。用人龙二十一条(即蛔虫、童便,洗净,瓦焙勿令黑研末),不破皮红枣三十个(饭上蒸热,去皮核),萝菔子一钱五分(炒研),大熟地五钱(煮烂杵膏),真藕粉一两五钱(研),真川连六分,酒拌炒,(研末)右将红枣肉、熟地膏和诸药末捣匀为丸,如桐子大,每早以白滚汤送下七粒,逐日加增二粒,至二十一粒止,以后不必再加,服一料痊愈。予屡试皆效,切勿泛视。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