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感风寒之邪三日以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渴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渴是邪气在血脉中有湿故不渴也初劳役形质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以其心火炽上克于肺金故渴也又当以此辨之虽渴欲饮水者当徐徐少与之不可纵意而饮恐水多峻下则胃气愈弱轻则为胀重则传变诸疾必反复闷乱百脉不安夜加增剧不得安卧不可不预度也上辨渴与不渴仲景伤寒论中风能食伤寒亦能食二者皆口中和而不恶食若劳役所伤及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俱恶食口不知五味亦不知五谷之味只此一辨足以分内外有余不足二证也伤寒证虽亦能食而不恶食口中和知五味亦知谷味盖无内证则心气和脾气通知五谷之味矣上辨外伤不恶食若劳役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皆恶食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外感风寒之邪三日以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渴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渴是邪气在血脉中有湿故不渴也初劳役形质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以其心火炽上克于肺金故渴也又当以此辨之虽渴欲饮水者当徐徐少与之不可纵意而饮恐水多峻下则胃气愈弱轻则为胀重则传变诸疾必反复闷乱百脉不安夜加增剧不得安卧不可不预度也上辨渴与不渴仲景伤寒论中风能食伤寒亦能食二者皆口中和而不恶食若劳役所伤及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俱恶食口不知五味亦不知五谷之味只此一辨足以分内外有余不足二证也伤寒证虽亦能食而不恶食口中和知五味亦知谷味盖无内证则心气和脾气通知五谷之味矣上辨外伤不恶食若劳役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皆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