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要略云四饮者悬饮留饮支饮痰饮是也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于四支当汗出而不汗身体重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又有留饮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气而渴四支历节疼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又有伏饮者膈满呕吐喘咳发则寒热腰背痛目泪出其人振振恶寒身惕病溢饮者当发其汗悬饮者法当下之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按古方谓四饮生六证者即四饮加伏饮留饮也或云五饮者即留饮伏饮合为一证也三因为痰饮用温药从小便去之支饮则随证汗下以补四饮之治法愚尝观仲景治饮诸方之意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挟湿则分利之寒热温凉随其所属以治之何必拘此四证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要略云四饮者悬饮留饮支饮痰饮是也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于四支当汗出而不汗身体重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又有留饮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气而渴四支历节疼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又有伏饮者膈满呕吐喘咳发则寒热腰背痛目泪出其人振振恶寒身惕病溢饮者当发其汗悬饮者法当下之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按古方谓四饮生六证者即四饮加伏饮留饮也或云五饮者即留饮伏饮合为一证也三因为痰饮用温药从小便去之支饮则随证汗下以补四饮之治法愚尝观仲景治饮诸方之意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挟湿则分利之寒热温凉随其所属以治之何必拘此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