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徽州者,色紫为上。救生苦海∶棕榈皮每岁只生十二瓣,逢闰月多生一瓣,惟此瓣中间有界纹为异。
按∶詹氏小辨云∶棕每月生一片,岁生必十二片,唯当闰月之年,值所闰之月,则此一片仅有其大半,亦不成片,家有棕园,每岁腊尽剥之历验,此无中气之征也。据此,则闰月棕皮,无全瓣者。石室奇方∶棕榈遇闰年则生半片,岁长十二节,闰月增半节。
治血症∶郭大林云∶存性研,陈年者尤佳,服二、三钱,试过效验。王巽初云∶用一瓣烧存性,作二服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