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池北偶谭乐安有孙公者,年九十,强健如四五十岁人。自言生平惟服响豆,每岁槐子将熟时,辄令人守之,不令鸟雀啄落,既成,即收,作二枕,夜听其有声者,即响豆也。因弃其余,如是数月,而得响豆所在。每树不过一枚,每岁不过服一粒,如是者数十年,无他术也。
颜氏家训∶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抱朴子云∶槐子服之令人补脑,发不白而长生,殆即此欤。
明目,悦颜色,开心志,强筋骨,补血髓。
纪晓岚先生姑妄听之云∶响豆者,槐实之夜中爆响者也,一树祗一颗,不可识别。其法,槐始花时,即以丝网树上,防鸟鹊啄食,结子熟后,多缝布囊贮之,夜以为枕,听无声者即弃去,如是递枕,必有一囊作爆声者,取此一囊,又多分小囊贮之,枕听如初,得一响者,则又分二枕,如是渐分至仅存二颗再分枕之,则响豆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