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物湿则润泽,燥则干枯,荣枯之分,血实主之,故血者,所以营阴阳,濡皮毛,流关节也。疮本疏者,血不在多,而易充足,疮本稠密,贵乎血之有余矣,苟血有余,则经脉流行,沦于肌肤,浃于皮毛,灌溉滋润,肥泽长养,自然形色鲜明,根窠红活也。如血不足,则经脉壅遏,窠囊空虚,黑燥而不鲜明也,枯萎而不肥泽也,皮肤皴揭而启裂也。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又曰∶燥胜则干。
由其人血常不足,加之以毒火熏灼,反兼燥金之化,精血并竭,是以有此证也。法宜活血养液,散热解毒,清金润燥,则干涸可回,观夫疮之荣枯,而得养血之理。
其或湿气太过,疮本浸淫,犯之则破,溃烂难靥者,此又火极而兼水化也,脾强则生,脾弱则死。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夫物湿则润泽,燥则干枯,荣枯之分,血实主之,故血者,所以营阴阳,濡皮毛,流关节也。疮本疏者,血不在多,而易充足,疮本稠密,贵乎血之有余矣,苟血有余,则经脉流行,沦于肌肤,浃于皮毛,灌溉滋润,肥泽长养,自然形色鲜明,根窠红活也。如血不足,则经脉壅遏,窠囊空虚,黑燥而不鲜明也,枯萎而不肥泽也,皮肤皴揭而启裂也。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又曰∶燥胜则干。
由其人血常不足,加之以毒火熏灼,反兼燥金之化,精血并竭,是以有此证也。法宜活血养液,散热解毒,清金润燥,则干涸可回,观夫疮之荣枯,而得养血之理。
其或湿气太过,疮本浸淫,犯之则破,溃烂难靥者,此又火极而兼水化也,脾强则生,脾弱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