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薛〕翻花之证,由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肝火血燥生风,或乳母肝火生风,必致疮口肉突出如菌或如指,大小长短不同。如风邪乘袭者,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天麻。儿,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逍遥散加天麻、羌活。母,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天麻。其风邪所乘,外用豆豉饼。风寒所凝,外用葱熨法,更用太乙膏护疮口。
突肉不消,更以黎芦膏涂之。如疮口不敛而恶寒发热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
晡热、内热者,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倍加参、。食少难化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若饮食少思,大便不调,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脾疳证也,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气,外仍用熨治之法。
黎芦膏
治疮口肉凸起,或出二三寸肉者。
黎芦(不以,多少)为末,以生猪脂擂和。搽凸肉上。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薛〕翻花之证,由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肝火血燥生风,或乳母肝火生风,必致疮口肉突出如菌或如指,大小长短不同。如风邪乘袭者,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天麻。儿,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逍遥散加天麻、羌活。母,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天麻。其风邪所乘,外用豆豉饼。风寒所凝,外用葱熨法,更用太乙膏护疮口。
突肉不消,更以黎芦膏涂之。如疮口不敛而恶寒发热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
晡热、内热者,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倍加参、。食少难化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若饮食少思,大便不调,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脾疳证也,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气,外仍用熨治之法。
黎芦膏
治疮口肉凸起,或出二三寸肉者。
黎芦(不以,多少)为末,以生猪脂擂和。搽凸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