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科证治准绳》 惊丹

    作者: 王肯堂

    〔曾〕婴孩生后百日之内,半岁以上,忽两眼胞红晕微起,面带青黯色,向夜烦啼,或脸如胭脂,此伏热在内。亦有脸不红者,始因居胎之时,母受重惊,惊邪伤胎,递相传袭,形发于外,初发时散生满面,状如水豆,脚微红而不壮,出没休息无定,次到颈项,赤如朱砂,名为惊丹。用四圣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汤同煎,与解惊热丹毒,牛蒡汤、当归散、三解散、黄芩四物汤,皆可为治。如惊丹发至胸乳间,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热拔毒,免致内流,为害不浅,五和汤加升麻、生干地黄、水姜灯心煎服,则自消除,仍用前数药调治,不生他证。或投万安饮。

    黄芩四物汤

    治诸疮、丹毒、赤瘤、燥痒。

    黄芩(一两)当归(酒洗)生干地黄赤芍药川芎(四味各半两)何首乌(去粗皮)草乌(炮,去皮)玄参(三味各二钱半)甘草(六钱)薄荷(二钱)上咀。每服,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四圣散

    (初生目不开)

    石解散

    (惊)

    五和汤

    (发热)

    牛蒡汤

    (咽喉)

    当归散三解散

    (俱发热)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