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薛云∶热而二便调和,风邪蕴结于里而发者,用惺惺散加麻黄汗之。
败毒散
治伤风、瘟疫、风湿、头目昏眩,四肢作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或恶寒咳嗽,鼻塞声重。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炒)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上,每服二钱,生姜薄荷水煎。
消风散
治小儿解脱,致令风邪客于皮毛,入于脏腑,则令恶风发热,胸膈痰涎,目涩多睡。(即消风丸见风痫。)
清解散
治感风发热头疼,鼻塞涕流,及温壮,悉主之。
北参防风天麻北前胡茯苓北梗枳壳(锉)甘草(各二钱)细辛柴胡(各一钱半)川芎(三钱)上末。每一钱,水小盏,薄荷干三叶略煎,温和服。
《集验》荆术散
治小儿伤风伤寒,或疮或疹,此药,无寒无热,疏风顺气。一切诸热证。
荆芥穗赤芍药(各一两)苍术(二两,制)甘草(半两,炒)细末。随大小一二钱。又名冲和散。伤风伤寒,壮热咳嗽,鼻塞声重,生姜葱白汤下。伤风潮热,或变蒸发热,薄荷汤下。风热伤肺,鼻涕气粗,紫苏汤下。暴卒急惊风热,宜急惊门疏风散。久病后急慢惊热,《保婴》全蝎散。发汗,去节麻黄汤调。盗汗自汗,牡蛎浮麦汤调。丹毒风热,煎四顺饮汤调。眼暴赤热肿,煎羌活黄芩生地黄汤调。口舌腮项热肿生疮,煎防风牛蒡子汤调。
咽喉重舌,煎升麻枳壳大黄防风薄荷汤调。
人参羌活散
治伤寒发热,头痛身疼,或潮热烦渴,痰实咳嗽。
羌活白独活柴胡川芎人参甘草(炙)白茯苓枳壳(各一两)前胡桔梗地骨皮天麻(酒浸,焙。各半两)咀。每一钱,水半盏,姜一片,枣半个,薄荷一叶煎,温服,无时。疮疹未发,亦可服。
羌活散
治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声重,及解时行下痢赤白。
人参(去芦)羌活赤茯苓(去皮)柴胡(去芦)前胡(去芦)川芎独活桔梗(锉,炒)枳壳苍术(各如前制)甘草(各一两)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叶,煎七分,无时温服。发散风邪,入葱白同煎。痢证,姜仓米煎。
人参辛梗汤
治小儿伤风发热,鼻塞咳嗽,时行疮疹。
人参(七分)细辛(五分)桔梗干葛升麻白术茯苓柴胡(各七分)薄荷甘草(各五分)每服,水一钟,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时服。
红绵散
治小儿四时感冒寒风,遍身发热,变蒸诸惊,胎惊丹毒等热,并皆治之,及急慢惊风,亦宜服之。
人参(二钱半)天麻(洗)僵蚕(炒)麻黄(去节)全蝎(去毒。各二钱)甘草(炙)辰砂(一钱半,细研)上件为末,然后入朱砂和匀,再乳极细。每服半钱,用水半盏,煎数沸,入干胭脂少许,再煎一沸,温温服,不拘时。
惺惺散
(见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