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纲目拾遗》 山黄荆

    作者: 赵学敏

    玉环志∶叶似枫而有杈,结黑子如胡椒而尖,可屑粉煮食。又有水荆,似藜,结黑子,不可食。翦其枝可以接梨,入药用山荆。

    消食下气。

    退管方∶黄荆条所结之子,炙燥为末,五钱一服,黑糖拌,空心陈酒送服。专治痔漏之管,九窍出血∶救生苦海∶黄荆有二种,赤者为苦,青者为荆,其木心方,其枝对出,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作锯齿。五月时开花红紫色,成穗,子如胡荽子大,有白膜皮包裹,用其叶捣汁,酒和服二合,立止。

    骨蒸劳热∶养素园验方∶六月雪,黄荆子、草、何首乌、当归、川芎、熟地、白茯苓、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服,有痰加半夏。

    漆疮∶姚希周经验方∶乌蛇草不论鲜干,一握,煎汤一洗即愈。

    伤寒发热而呃逆者∶回春∶用黄荆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立止。

    杖疮起疔甲∶黄荆子焙干为末,搽上即开,不用刀刮。

    肝胃痛∶周山人方∶用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一二次断根。

    脚蛀∶用氏方∶用黄荆嫩脑叶捣烂罨上即愈。

更多中医书籍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
  • 作者:
  • 作者:
    张锡纯
  • 作者:
    未知
  • 作者:
    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