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风寒伤肺气喘急,表热无汗华盖方,肺虚被邪紫苏饮,无邪气逆降气汤。
【注】肺主皮毛,一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故作喘也。发热无汗,宜以华盖散汗而散之。若肺气本虚,外复被风寒所伤者,宜以紫苏饮子补而散之;若肺虚外无风寒所伤,内无痰涎壅塞,惟气逆喘急者,以加减苏子降气汤降其逆气,其喘自愈。治者宜详察之。
华盖散(方见风寒咳嗽)
紫苏饮子
苏叶 杏仁(炒去皮尖) 桑皮(炒) 陈皮 青皮(醋炒) 半夏(姜制) 人参 五味子 甘草(生) 麻黄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气虚又被风寒伤,紫苏饮子最相当,苏叶杏桑陈青半,人参五味草麻黄。
苏子降气汤
苏子(炒) 当归 陈皮 前胡 半夏(姜制) 甘草(生) 浓朴(姜制) 桂心 沉香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气逆喘用降气汤,肺虚无邪服最良,苏子当归陈半草,前胡浓朴桂沉香。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风寒伤肺气喘急,表热无汗华盖方,肺虚被邪紫苏饮,无邪气逆降气汤。
【注】肺主皮毛,一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故作喘也。发热无汗,宜以华盖散汗而散之。若肺气本虚,外复被风寒所伤者,宜以紫苏饮子补而散之;若肺虚外无风寒所伤,内无痰涎壅塞,惟气逆喘急者,以加减苏子降气汤降其逆气,其喘自愈。治者宜详察之。
华盖散(方见风寒咳嗽)
紫苏饮子
苏叶 杏仁(炒去皮尖) 桑皮(炒) 陈皮 青皮(醋炒) 半夏(姜制) 人参 五味子 甘草(生) 麻黄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气虚又被风寒伤,紫苏饮子最相当,苏叶杏桑陈青半,人参五味草麻黄。
苏子降气汤
苏子(炒) 当归 陈皮 前胡 半夏(姜制) 甘草(生) 浓朴(姜制) 桂心 沉香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气逆喘用降气汤,肺虚无邪服最良,苏子当归陈半草,前胡浓朴桂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