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疟痰疟饮多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痰盛清脾加橘半,饮盛加苍倍入苓。
【注】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呕逆也。若疟疾或经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宜用清脾饮以和之。痰盛者,本方加橘红倍半夏;饮盛者,加苍术倍茯苓;若儿气已虚弱,更当加人参以扶其正。
加减清脾饮
柴胡 黄芩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炙) 浓朴(姜制) 青皮(醋炒) 槟榔 草果 人参 白术(土炒) 橘红 南苍术(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清脾治疟兼痰饮,柴芩半夏朴青榔,苓果气虚参术入,痰盛加橘饮盛苍。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疟痰疟饮多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痰盛清脾加橘半,饮盛加苍倍入苓。
【注】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呕逆也。若疟疾或经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宜用清脾饮以和之。痰盛者,本方加橘红倍半夏;饮盛者,加苍术倍茯苓;若儿气已虚弱,更当加人参以扶其正。
加减清脾饮
柴胡 黄芩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炙) 浓朴(姜制) 青皮(醋炒) 槟榔 草果 人参 白术(土炒) 橘红 南苍术(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清脾治疟兼痰饮,柴芩半夏朴青榔,苓果气虚参术入,痰盛加橘饮盛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