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冬受寒邪不即病,至夏复感暑热成,身不恶寒而多渴,证同温病治亦同。
【注】热病,乃冬受寒邪不即为病,至夏复感暑热而成,故名曰热病。现证与温病相类,但不恶寒、口干作渴为少异耳,治法亦与温病同。
(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十六卷。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案》、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冬受寒邪不即病,至夏复感暑热成,身不恶寒而多渴,证同温病治亦同。
【注】热病,乃冬受寒邪不即为病,至夏复感暑热而成,故名曰热病。现证与温病相类,但不恶寒、口干作渴为少异耳,治法亦与温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