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科心法要诀》 水泻

    作者: 未知

    脾胃湿盛成水泻,懒食溏泻色多黄,清浊不分溺短涩,胃苓升阳除湿汤。

    【注】水泻者,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水泻之证。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宜用胃苓汤以除湿。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治之,其证自愈。

    胃苓汤

    苍术(炒) 陈皮 浓朴(姜炒) 白术(土炒) 茯苓 炙甘草 肉桂 泽泻 猪苓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湿泻胃苓汤堪行,苍术陈皮浓朴同,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共猪苓。

    升阳除湿汤

    苍术(炒) 陈皮 防风 神曲(炒) 麦芽(炒) 泽泻 升麻 炙甘草 羌活 柴胡 猪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升阳除湿泻不停,苍术陈皮共防风,神曲麦芽泽甘草,升麻羌活柴猪苓。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
  • 作者:
    汪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