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重龈胎热胃中蓄,牙根肿胀痛难禁,刺破一字散敷上,继进清胃效如神。
【注】重龈者,因小儿在胎有热蓄于胃中,故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龈,治法用针刺破,以盐汤拭净,外敷一字散,内服清胃散,其肿自消。
一字散(方见悬痈)
清胃散
生地 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 石膏( )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胃散洽胃热熏,生地黄连当归身,丹皮升麻石膏 ,临煎须要入灯心。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重龈胎热胃中蓄,牙根肿胀痛难禁,刺破一字散敷上,继进清胃效如神。
【注】重龈者,因小儿在胎有热蓄于胃中,故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龈,治法用针刺破,以盐汤拭净,外敷一字散,内服清胃散,其肿自消。
一字散(方见悬痈)
清胃散
生地 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 石膏( )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胃散洽胃热熏,生地黄连当归身,丹皮升麻石膏 ,临煎须要入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