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
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减当归散。
心热烦啼者,面红舌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宜导赤散加麦冬、灯芯,甚则加川连、胆草。
神不安而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盖神虚惊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及吐泻后及大病后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
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点灯习惯,乃为拗哭,实非病也。夜间切勿燃灯,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
【入方】
加味当归散方见卷四疝证门。
导赤散方见卷四啼哭门。
十味安神丸治神虚惊惕,至夜则啼。
官拣参 白茯神 大杭冬 怀山药 正龙齿( ,以上各二钱) 镜面砂(水飞) 寒水石(水飞) 粉甘草(以上各五分) 梅花片(一分) 赤金箔(十片)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芯汤下。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
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
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减当归散。
心热烦啼者,面红舌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宜导赤散加麦冬、灯芯,甚则加川连、胆草。
神不安而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盖神虚惊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及吐泻后及大病后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
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点灯习惯,乃为拗哭,实非病也。夜间切勿燃灯,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
【入方】
加味当归散方见卷四疝证门。
导赤散方见卷四啼哭门。
十味安神丸治神虚惊惕,至夜则啼。
官拣参 白茯神 大杭冬 怀山药 正龙齿( ,以上各二钱) 镜面砂(水飞) 寒水石(水飞) 粉甘草(以上各五分) 梅花片(一分) 赤金箔(十片)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芯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