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幼新书》 秃疮第二

    作者: 刘昉

    《千金》治小儿秃头疮方。

    上取雄鸡屎,陈酱汁,苦酒和,以洗疮了敷之(《千金翼》不用苦酒)。

    《千金》又方

    上用不中水芜菁叶,烧作灰,和猪脂敷之。

    陈藏器治小儿秃疮方。

    上以蓝淀滓敷之。

    《圣惠》治秃疮及浸淫疮方。

    上以苦楝枝并皮,烧为灰,细研,如疮湿即干敷之,如疮干以猪脂调涂之。兼治小儿浸淫疮等。

    《庄氏家传》∶小儿秃疮方。

    上以薜荔球烧灰油调敷。

    《庄氏家传》又方

    上用蚕蛾烧灰,油调敷之妙。

    《庄氏家传》大人,小儿秃疮方。

    上用黄米,不计多少,用白布作小袋一个,盛贮紧实,于火内烧为灰,然后细研,用生油、腻粉调涂。

    《孔氏家传》治头秃疮方。

    守宫(一枚) 蛇蜕(同守宫等)

    上以清油煎,去二物了,以蜡收涂之绝妙。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