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幼新书》 气淋第十五

    作者: 刘昉

    《巢氏病源》小儿气淋候∶气淋者,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气在膀胱,膀胱则胀。肺主气,气为热所乘,故流膀胱。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热,则气壅不散。小腹气满,水不宣利,故小便涩成淋也。其状膀胱小腹满,尿涩,常有余沥是也。亦曰气癃,诊其少阴脉数者,男子则气淋也。

    《集验方》治气淋抵圣散

    赤芍药(一两,生) 槟榔(一个,面裹煨黄)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日三服。立瘥。儿小分减服。

    《婴孺》治小儿气癃方。

    上用牯牛阴聚毛灰,研,以温米饮服一刀圭,日再。其疾立瘥。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
  • 作者: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