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幼新书》 伤寒大小便不通第八

    作者: 刘昉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大小便不通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大小便不通,是寒搏于气而生热,热流入大小肠,故涩结不通。凡大小便不通,则内热不歇;或干呕,或言语而气还逆上,则心腹胀满也。

    《圣惠》治小儿伤寒,壮热心躁,头痛口干,小便大便赤难。大黄散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栀子仁 赤芍药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各一钱)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为效。

    《圣惠》治小儿伤寒五六日,壮热心躁,口干烦渴,大小便难。三黄散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 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 石膏(一两,细研) 甘草(炙微赤,锉) 川芒硝 黄芩黄连(去须。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频服,以利为效。

    张涣犀角散方治小儿伤寒六七日,大便不通热甚者。

    犀角(末) 川大黄(炮) 柴胡(去苗。各一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朴硝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子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活人书》洗心散治遍身壮热,头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热冲上,口苦唇焦,夜卧舌干,咽喉肿痛,涕唾稠粘、痰壅,吃食不进,心神躁热,眼涩睛疼;伤寒鼻塞,四肢沉重,语声不出,百节痛,大小便不利;麸豆疮,时行温疫,狂语多渴及小儿天 风,夜惊,并宜服也。

    大黄(以米泔水浸一炊间,漉出令干,慢炒取熟) 当归(炒) 芍药(生用) 甘草(炙) 荆芥(各四两) 白术(一两,炒)

    上捣罗为细末。每服抄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一片,薄荷二叶,同煎至八分,放温,和滓服了,略卧仍去枕少时。如五脏壅实,煎四、五钱匕,若要溏转,则热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洪遵
  • 作者:
    曾世荣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