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千金》论曰∶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名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泻,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也。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千金》论曰∶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名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泻,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