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五苓散(方见前)

    发汗之后,脉数烦渴。发汗伤及太阴,太阴湿起,阻格相火不能下降,故烦而渴。脉数者,虚也。故以五苓泄太阴之湿也。

    若发汗后脉浮,小便不利而微热消渴。此渴亦太阴之湿也。微热脉浮,亦湿格相火也。故以五苓泄太阴之湿也。

    若病在表,不发汗而以冷水噀之灌之,肉上粟起,欲饮而反不渴。亦太阴湿溢于皮肤,亦宜五苓泄太阴之湿也。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