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是胃热实也。脉滑亦实。可与小承气汤下其胃热。但脉虽滑而急数,急数之脉,属于里虚,不可用小承气汤下胃热。如其以小承气汤为主,若里不虚,服后必放屁,若不放屁,是里虚也。不可服也。所以明日不大便,脉由急数而转涩,虚涩为阳气虚,故难治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论至疵靥论,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论, 论后附方.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是胃热实也。脉滑亦实。可与小承气汤下其胃热。但脉虽滑而急数,急数之脉,属于里虚,不可用小承气汤下胃热。如其以小承气汤为主,若里不虚,服后必放屁,若不放屁,是里虚也。不可服也。所以明日不大便,脉由急数而转涩,虚涩为阳气虚,故难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