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猩红热

    收敛偏盛的感冒,属于伤寒;疏泄偏盛的感冒,是为温病,世人称为时温。温者,木气疏泄之病也。小儿此时忽然发热,昏睡不思饮食,即系时温为病。此乃木气疏泄偏盛的感冒,当用养木气平疏泄的药。切不可随俗附和,认为时温的邪气,入了小儿身体以内为病,而用清温逐邪的一切凉药散药。木气,在造化为厥阴风木,在人身属肝脏之经。冬季天寒,封藏得令,厥阴木气,根气深固,不至动泄,大气无温病,小儿亦无温病。如冬令不寒,或闻雷声,大气的风木不能养足,便即泄动。小儿木气稚弱,同气相感,疏泄起来,如木气强足的疏泄,则发热出汗,皮肉血色并不作猩猩脸面的污红色;木气疏泄无力而又疏泄的疏泄,面色则作猩猩脸面的污红色,世即称为猩红热。力能疏泄者,脉象充足,面色正,气不微,其热按去有根底。力不能疏泄而又疏泄者,脉微小而急,色红而污,气微神怠,其热按去无根底。猩红热,温病之败证也。

    猩红热之病,时温病中之最虚之病,疏泄偏动,肺气不收,故咳嗽而作嚏。肝窍于目,木气败而又动,故目红含泪,常欲闭而不开。木动中虚,胃气降不下去,故欲吐。木动上冲,故咽痛。木土不和,故有时作泻。木气疏泄,故虽泻而小便仍利。如此情形,是木火本来不足,用凉药清热必坏;本是偏于疏泄,用升散药发表必坏;病虽属虚,圆运动的道路已乱,用补药补虚必坏。

    时温病猩红热可均用四豆饮,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极平隐而有特效。且皆谷食之品,自病初起以至复原,皆用此方,有百益而无一害。如小便短少,是为脾湿。四豆饮去黑豆绿豆饭豆,单用黄豆六十粒,加山药二钱。黄豆养木气养中气,山药扶土气利小便,白饭豆亦补土气利小便,不如山药兼能助金气以敛疏泄。如仍不利,是不只脾湿,且兼肾虚,宜黄豆山药,加巴戟天五分,以温补肾气。脾肾气足,木气乃和,小便乃利,病乃能愈。巴戟天温补肾气,须右手脉微乃可加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