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疹前吐蛔者,毒火上冲,胃难安养,蛔从上出。若初出发热之时不妨,待热退身凉,自然不吐,亦宜清胃,用生地、当归、丹皮、连翘、石膏、升麻,庶无他症。如已出回时而有此症,用使君子、黄芩、川连、花粉、胡连、川椒为主。如蛔死者,毒火猖獗,胃气将绝,死期立至。有泻蛔者,不必过治,清解自愈。如泻死蛔者亦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疹前吐蛔者,毒火上冲,胃难安养,蛔从上出。若初出发热之时不妨,待热退身凉,自然不吐,亦宜清胃,用生地、当归、丹皮、连翘、石膏、升麻,庶无他症。如已出回时而有此症,用使君子、黄芩、川连、花粉、胡连、川椒为主。如蛔死者,毒火猖獗,胃气将绝,死期立至。有泻蛔者,不必过治,清解自愈。如泻死蛔者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