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院药学》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科研成果有多种表现式,可以仅仅是论文,提出某种新理论、某种新结论或某种方法,也可以是一种物化的形式,如某种新制剂、新产品等等。不论研究成果最终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注意时效性和保密性。有的成果有时间性,国际上重视时间,只承认最初发表者的成果。如果研究仅有学术上的价值并且不涉及保密问题,则应及时总结,尽早发表。如果研究成果是可以物化或本身即是物化的,则往往有技术保密方面的问题,此时则不应随意发表论文,而应考虑申请专利,注意保密,使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我国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以及维生素C两步发酵工艺的发明都因不注意成果保密,随意发表论文,,而使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成果会诸东流,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科研成果的评价也可以用报告会鉴定会的形式,由课题组先行总结,对选题依据、该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实验设计到实验过程,结果判断与分析、存在问题和讲座等进行的回顾与小结,然后由课题组长撰写论文,并向与会者报告,听取意见后再进一步完善与总结。

    一个较大的科研课题,本身可分为若干个小课题,例如某一新药或新制剂的开发研制包括药理毒理试验、稳定性试验、制备试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与检测等子课题。某一子课题完成后,不一要总课题全部完成,都可及时总结,写出论文同样,其它课题做到某一阶段,也可进行阶段总结。例如方献查阅结束时,对该课题当前的研究水平、发展状况等都可写成综述。总之一个课题并不意味着只能有一篇论文。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