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孩之头颅,每浮软如杯,或如碗,按之不痛。若痈毒一按即疼,颇似痈疽脓熟之状。此先后天皆亏,或久病伤气,气伤无以固血,血虚无以辅气,所以气不上升,血瘀而肿。误用刀针,则血出不止,立危。以益气固阴汤(方见后)缓治,自然头皮坚硬。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小孩之头颅,每浮软如杯,或如碗,按之不痛。若痈毒一按即疼,颇似痈疽脓熟之状。此先后天皆亏,或久病伤气,气伤无以固血,血虚无以辅气,所以气不上升,血瘀而肿。误用刀针,则血出不止,立危。以益气固阴汤(方见后)缓治,自然头皮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