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门补要》 伏毒梅疮

    作者: 赵濂

    有男女染毒,知欲发疮,畏耻不言,只求速效。每有用轻粉一钱,或升药一钱,加大枣肉数枚,为丸,分数次,令病患服下者。则患者口舌破腐,咽喉肿痛,难进汤水,时吐唾涎,十数日,喉口方松,毒收入骨,如油和面。疮虽暂愈,后或数月,或隔几年,毒又外透。随处生核,或小,或大,皮色如常,隐痛渐破,黑烂极臭,竖头坏肉深嵌,在上部,用升药、生石膏、黄连、大黄,研细末掺之,贴膏药渐愈。如落膝盖下,暂痊,必屡发。多服败毒方。可知轻粉、升药,皆水银炼成,性烈助火,入胃灼阴殆尽。医者临此症,询其生梅毒否,服截毒丸否?方有把握。至此遂遗毒于后嗣。苦邪淫湿火,不由下泄,每炎炎上烁肺系,喉中肿痛,并无寒热,可进饮食。(倘喉风发寒热,难进饮食。)烂形似蜂窠,或有臭味,或肿烂及帝丁,甚而烂脱,渐串至鼻,或有鼻烂脱,尽串至唇口,面目烂者。或有毒攻脑户,烂延头额,此名开天窗者,或有满舌臭烂,如蜂窠,此名舌疳者。或止鼻孔肿痛,生小红疮,此为鼻疳者。或先由鼻串烂,唇口渐烂通喉者。或止喉烂,为喉疳者。吹以青霜散,加升药擂匀,方见《青囊集》。外掺遇仙丹,见《青囊集》。

    外贴膏药,常服仙遗粮散,以降其毒(方见后)。或止由上唇,外边先烂腐后,便豁嘴串鼻者,不治。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