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产后类伤寒三阳证∶恶寒、发热、头痛,毋认为太阳证;头痛、寒热、胁痛,毋认为少阳证;潮热、自汗、大便不通,毋认为阳明证。盖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而类外感。若重发汗,则虚虚之祸至矣。产后类伤寒三阴证∶腹满嗌干,勿认为太阴证;口燥舌干而渴,勿认为少阴证;汗出、谵语、便秘,勿认为胃中有燥屎宜下证。凡此数者,多由劳倦伤脾,运化艰难,气血枯竭,肠腑燥结,乃虚证类实,所当补者也。(《会心录》)
新产,有伤力发热;有去血过多发热;有恶露不净发热;有三日蒸乳发热;有早起劳动,饮食停滞发热。
状类伤寒,切要仔细详辨,不可轻易发汗。大抵产后气血空虚,妄汗则变筋惕肉 ,郁冒昏迷,搐搦便秘,其害非轻。(吴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