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房州虞侯张进本北方人因送还郡守逢道人买酒与饮得其治痈疽方寄居文录曹子病背疮医不能疗闻进有此技试呼之进元无手诀但以成药涂敷未旬日而愈张子温五岁儿生疮于鬓边继又发于脑后证候可忧亦以付进凡所用皆一种不过三夕二者皆平温与之钱而问之进不复有隐谨以告但择阿胶透彻者一两水半升煎令消然后入虢丹一两慢火再熬数数搅均俟三五沸乃取出摊令极冷贮于瓶罂中如用时以毛扫布疮四面而露其口如疮未成则遍涂肿处良久自消切勿犯手更无他法虽一切恶疮皆可敷治不特痈疽也(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