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经溯洄集》 二阳病论

    作者: 王履

    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释之者.谓男子则脾受之.而味不化.故少精.女子则心受之.而血不流.故不月.分心脾为男女各受立说.窃独谓不然.夫二阳阳明也.胃与大肠之脉也.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发心脾.犹言延及于心脾也.虽然.脾胃为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肠与心.本非合也.今大肠而及心.何哉.盖胃为受纳之府.大肠为传化之府.食入于胃.浊气归心.饮入于胃.输精于脾者.以胃之能纳.大肠之能化耳.肠胃既病.则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资乎.心脾既无所资.则无所运化.而生精血矣.故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则男为少精.女为不月矣.心脾当总言.男女不当分说.至隐曲不月.方可分说耳.者如释者之言.则男之精.独资于脾.而不资于心.女之血.独资于心.而不资于脾.有是理耶.盖男女之精血.皆由五脏六腑之相养而后成.可谓之男精资于脾.女血资于心乎.经本曰男女皆有心脾之病.但在男子.则隐曲之不利.在女子.则月事之不来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郑寿全,字钦安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吴坤安
  • 作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作者: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刘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