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碥》 小便数

    作者: 何梦瑶

    频数无度,似淋而茎中不痛,故另分一篇。(数而少且涩,则似淋,以不痛故异。多且不涩,又似不禁,然可忍为异。)证由肾虚有火,火动欲出,水不得藏,(肾虚六味丸,有火五苓散。)数而少者,茯苓琥珀汤利之,免致涩痛成淋。数而多者,薯蓣、莲肉、益智仁之属收之。然此证固属有火,亦有下元虚冷,肾不摄水者,菟丝子丸、八味丸。(见虚损)、鹿茸丸(见血)。中气不足,数而多,补中益气汤(见气)。夜多小便、益智仁二十个为末,盐五分,水一碗煎,临卧温服,或苁蓉丸。小便毕,少顷,谓已尽,忽再出些少,或尿后又急者,多由忍尿行房所致,(忍尿则水不下行,行房则火炎,气升而不降,水不下而气不降,后虽便亦不畅,其去未尽,故情状如此。)宜生料五苓散(见伤湿)加阿胶,吞加减八味丸(见虚损)。心移热于小肠,致小便数,(大喜动心火多有之。)厘清散(见赤白浊)、四七汤(见气),仍以辰砂妙香散(见心痛)煎吞小菟丝子丸(见赤白浊)。大便硬,小便数者,名脾约,麻仁丸。(见大便不通。

    说详《伤寒·阳明篇》。)天暖衣浓,则气上升而外泄,故多汗。天寒衣薄,则气内敛而下降,故多尿,不在病论。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