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碥》 破伤风

    作者: 何梦瑶

    或破损,或疮溃,风从破处入,郁遏正气为热,理同伤寒。而或甚者,以曾经去血挟虚也,故多搐痉等症。先须辨疮口,平而无水者,止于郁热而已。若肿而出水,则热郁而蒸成湿矣。脉浮在表,宜汗,羌活防风汤、九味羌活汤。表解后,以白术防风汤补之。脉弦者,半表半里,宜和解,小柴胡汤、(见寒热。)羌活汤、地榆防风散。脉沉实不大便,在里,宜下,大芎黄汤、江鳔丸,后服羌活汤。发表药宜辛凉,不宜辛热。服风药过多,汗不止者,白术黄 汤。搐痉不已,蠲痉汤。凡痉搐,须养血润燥加引经药。背后搐者,羌活、独活、防风、甘草;面前搐者,升麻、白芷、独活、防风、甘草;两旁搐者,柴胡、防风、甘草,右搐加滑石。(右属脾湿也。)手足颤掉不已,朱砂指甲散。头目青黑,额上汗珠不流,眼小目瞪,痛不在疮处者,伤经络也,并不治。亦有疮热郁结,多着白痂,疮口闭塞,气不宣通,郁热生风者,此为内风,但须清热解郁。外治法∶初于人家粪堆内,或烂草房上,取蛴螬虫一枚,捏住其背,待虫口吐水,就抹在疮口上,觉麻即汗出立愈。或玉真散敷之,或杏仁去皮细嚼,和雄黄、白面敷,肿消为度。牙关不开,蜈蚣一条,焙干研末擦牙、吐涎立苏。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