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碥》 外感恶寒有四

    作者: 何梦瑶

    一伤感初感

    伤风恶风,伤寒恶寒,犹伤酒恶酒,伤食恶食也。盖表阳被邪所郁,方欲就温暖以宣通。故恶寒之遏闭,未发热时固恶,即发热时亦恶,不欲去衣被,甚而近火犹凛,当暑亦恶,不论有风无风,皆生畏怯,(恶寒与恶风稍异,恶风者有风乃恶,无风则否,不若恶寒之有风无风皆恶也。)必待表解方罢。症必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脉浮紧。(所谓发热恶寒,发于阳也。)若不发热而恶风蜷卧,则为直中阴症矣。(所谓无热恶寒,发于阴也。按《伤寒论》少阴、厥阴篇,俱言恶寒,而太阴篇无之,阙文耳。盖六经皆有恶寒,妄生分别便非。)

    一为伤寒阳邪深入

    传经阳邪,深入阴分,热郁于内,表气不通,手足厥逆,恶寒,状若阴症,所谓恶寒非寒,明是热症者此也。

    一为伤寒将解

    按《伤寒论·辨脉篇》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

    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盖伤寒欲解,正气实者,邪不能争,则汗出而解,不发战。若正气本虚,邪与正争,则先战而后汗。若但内栗而汗不出,则正气虚极,无以托邪,为危候。

    一为疟疾发作

    疟邪与卫气相争,正为邪滞,内郁不通,不达于表则表寒,不行于里则里亦寒,故外战而内栗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