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查古籍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滑主多痰,弦主留饮。热则滑数,寒则弦紧。
浮滑兼风,沉滑兼气。食伤短疾,湿留濡细。
滑为水物兼有之象。主多痰者,以痰为饮结成形故也。弦则弦直而敛,不能抑扬鼓荡,是阳运之力薄,故饮留焉。(宜和剂倍术丸、苓桂术甘汤之类。)以饮较痰,尚未结聚,所以弦不似滑之累累替替有物形也。大约气机鼓动属热,滑数是已。敛束属寒,弦紧是已。鼓动浮越,风之象也,故浮滑者兼风。(宜青州白丸子、法制半夏、清心牛黄丸、沉香堕痰丸、清气化痰丸之类。)动疾沉下,气之郁也,故动滑者兼气。停食于中,则气为食碍,不能透达,脉为之短。短则气遏于内,势反成疾。短疾之脉,与滑近似,故滑亦主食也。(宜丹溪保和丸之类。)湿为阴邪,留必缓渗,非若阳邪之变动迅疾,故脉亦濡细耳。
(宜仲景泽泻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