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灯续焰》 附方

    作者: 潘楫

    四物汤

    治肝脾肾血虚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日晡热甚,头目不清,或烦躁不寐,胸膈作胀,胁肋疼痛等症。凡血虚诸病,以此为主治。若脾气虚而不能生血,宜四君子。若脾气郁而血虚,宜归脾汤。若肾水涸而不生肝血,宜六味丸。

    当归(二钱)白芍药(一钱)熟地黄(三钱)川芎(钱半)上水煎服。

    和剂渗湿汤

    (见第十七)

    百一除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涩或利。

    半夏曲(炒)浓朴(姜制)苍术(米泔制,各二两)藿香叶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两)甘草(炙七钱)白术(生用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温服。

    三因肾着汤

    治肾虚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干姜(炮)茯苓(各四两)甘草(炙)白术(各二两)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六君子汤

    (见第十六)

    宝鉴人参利膈丸

    治胸中不利,大便结燥,痰嗽喘满,脾胃壅滞,推陈致新,治膈气之圣药也。

    木香槟榔(各七钱半)人参当归(酒洗)藿香甘草枳实(麸炒黄,各一两)大黄(酒湿蒸熟)浓朴(姜制,各二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诸饮下。

    统旨滋血润肠汤

    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饮食不下,大便燥结。

    当归(酒洗,三钱)芍药(炒)生地黄(各一钱半)红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黄(酒煨)枳壳(麸炒各一钱)水一钟半,煎七分,入韭菜汁半酒盏,食前服。

    滋阴清膈饮

    (统旨)治阴火上冲,或胃火太盛,食不入,脉洪数者。

    当归芍药(煨)黄柏(盐水炒)黄连(各一钱半)黄芩山栀生地黄(各一钱)甘草(三分)水二钟,煎七分,入童便、竹沥各半酒盏,食前服。

    十全大补汤

    (见第十六)

    济生附汤

    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去芦、蜜炙)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温服。未应,更加之。

    黄建中汤

    治血气不足,体常自汗。

    黄桂(各一钱半)白芍药(三钱)甘草(一钱)每服五钱。水一钟半,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入稠饧一大匙,再煎服。旧有微溏或呕者,不用饧。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