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抵上,候津生时,漱而咽下,有声人(一身之水皆咸,惟舌下华池之水甘淡。又曰∶咽下响,百脉自调匀),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脐下丹田,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从尾闾提起,上夹脊双关、透玉枕、入泥丸脑宫,谓之一呼。周而复始,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重楼玉钥》(公元 1838 年)清.郑梅涧(枢扶)撰。四卷。一、二卷论喉病的证冶方药,三、四卷论喉病的针法。
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抵上,候津生时,漱而咽下,有声人(一身之水皆咸,惟舌下华池之水甘淡。又曰∶咽下响,百脉自调匀),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脐下丹田,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从尾闾提起,上夹脊双关、透玉枕、入泥丸脑宫,谓之一呼。周而复始,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