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三因方》。亦名四七汤)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七气者∶寒热喜怒忧愁恚也。七情之病,令人气结痰聚,阴阳不得升降,故有痞满喘咳冲痛等证)。
半夏(姜汁炒。五钱)浓朴(姜汁炒。三钱)茯苓(四钱)紫苏(二钱。)加姜、枣煎。
此手、足太阴药也。气郁则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气化痰为先。半夏辛温,除痰开郁;浓朴苦去气本方加白芍、陈皮、人参、桂心,亦名七气汤(《三因》∶治七情郁结,阴阳反戾,吐利交作,寒热眩运,痞满噎塞)。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三因方》。亦名四七汤)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七气者∶寒热喜怒忧愁恚也。七情之病,令人气结痰聚,阴阳不得升降,故有痞满喘咳冲痛等证)。
半夏(姜汁炒。五钱)浓朴(姜汁炒。三钱)茯苓(四钱)紫苏(二钱。)加姜、枣煎。
此手、足太阴药也。气郁则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气化痰为先。半夏辛温,除痰开郁;浓朴苦去气本方加白芍、陈皮、人参、桂心,亦名七气汤(《三因》∶治七情郁结,阴阳反戾,吐利交作,寒热眩运,痞满噎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