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昆谓此二句者,先医之格言也。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沐头则上动矣,必生阳而损目,况夫湿气难干,乘风而梳拂不已,则风湿袭于首而并于目,甚者至于丧明,此沐头之宜戒也。然何以宜濯足也?足太阳之经,根于足之小趾端,上贯于睛明;足少阳之经,根于足大趾歧骨间,上贯于瞳子 ;足阳明之经,根于足中指内间,上贯于承泣。《易》曰∶水流湿,火就燥。若能以温水濯其两足,则头目间之热邪,亦能引之而下,况夫温濯之余,腠理疏泄,又足以泻经中之邪,是亦去病之一助也,故曰宜濯足。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昆谓此二句者,先医之格言也。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沐头则上动矣,必生阳而损目,况夫湿气难干,乘风而梳拂不已,则风湿袭于首而并于目,甚者至于丧明,此沐头之宜戒也。然何以宜濯足也?足太阳之经,根于足之小趾端,上贯于睛明;足少阳之经,根于足大趾歧骨间,上贯于瞳子 ;足阳明之经,根于足中指内间,上贯于承泣。《易》曰∶水流湿,火就燥。若能以温水濯其两足,则头目间之热邪,亦能引之而下,况夫温濯之余,腠理疏泄,又足以泻经中之邪,是亦去病之一助也,故曰宜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