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茵陈(二钱) 茯苓 猪苓 桂枝(各一钱) 滑石(一钱五分)
发黄,小便涩,烦躁而渴者,此方主之。
实热在内,其热不得泄越,故发黄。小便涩者,热之所注也。烦躁者,热犯上焦清阳之分也;渴者,邪热蒸灼,不能生液润喉也。是方也,茵陈主黄胆,佐以茯苓,猪苓则利水;佐以滑石则利热;佐以桂枝则同气相求,直达热邪之巢穴。内热既去,则津液自生,气自化,小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茵陈(二钱) 茯苓 猪苓 桂枝(各一钱) 滑石(一钱五分)
发黄,小便涩,烦躁而渴者,此方主之。
实热在内,其热不得泄越,故发黄。小便涩者,热之所注也。烦躁者,热犯上焦清阳之分也;渴者,邪热蒸灼,不能生液润喉也。是方也,茵陈主黄胆,佐以茯苓,猪苓则利水;佐以滑石则利热;佐以桂枝则同气相求,直达热邪之巢穴。内热既去,则津液自生,气自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