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半夏(半升,制) 黄芩(炒) 干姜 人参(去芦)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去毛)
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
伤寒自表入里,传至三阴,三阴亦有在经表证。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痞,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以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半夏(半升,制) 黄芩(炒) 干姜 人参(去芦)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去毛)
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
伤寒自表入里,传至三阴,三阴亦有在经表证。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痞,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以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