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千金方》云∶痈疽发背,皆由服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未服石而自发者,此是上世有服之者,其候稍多。
又云∶养生者,小觉背上痈痒有异,即取净土水和作泥,捻(都念反)作饼子,径一寸半,浓二分,以粗艾作炷(音主,下同),灸泥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若如榆荚大,灸七炷即瘥。若至钱许大,日夜灸不住即瘥。
又云∶恒冷水射之,渍冷石熨之,日夜勿止,待瘥住手。
《庞氏论》云∶凡诸服草石散者,皆不可灸身体,令人喜发炎疽疮也。若体有疮不可温治也。唯以水渍布贴之,烧李子中人作膏,以摩疮上,诸洗如故。薛侍郎云∶若发疮及肿,但服五香连翘汤等。(在《短剧》治恶脉方。)又云∶若肿有根,坚如铁石,带赤色者,服汤仍以小,小艾炷当肿上灸一两炷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