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论》云∶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喜面痒,然后胸臂髀皆悉瘙痒,面为起肿,绕眼微赤,诸所痒处,以手搔之,随手辇展,起赤,消已,生细粟疮甚微。有中毒轻者,证候如此。其有重者,遍身作疮,小者如麻豆,大者如枣杏,脓燃疼痛,摘破小定或小瘥,随次更生。若火烧漆,其毒瓦斯则厉,着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
《广济方》疗漆疮肿痛方∶嚼糯米敷上,四、五度瘥。忌热面、饮酒。
《葛氏方》治猝得漆疮方∶以鸡子黄涂之,干复涂,不过三。
又方∶煮柳叶,适寒温以洗之。
又方∶捣韭,令如泥以涂之。
又方∶捣蟹涂之。
又方∶嚼秫米涂之。
又方∶煮香,以渍洗之。
又方∶慎火若鸡肠草以涂之。
《极要方》疗漆疮方∶盐汤洗之。
又方∶马尿涂之。
《耆婆方》治漆疮方∶荏菜汁涂之。
又方∶煮生椒汤洗上。
又方∶栀子和水涂之。
《范汪方》治漆疮方∶芒硝二合(一方五两),以水一升,渍自消,色缥以洗之。
一方∶汤渍。
《录验方》治漆疮方∶黄栌木一斤,锉,盐一合,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冷洗。神方。
《救急单验方》疗漆疮方∶以水五升,煮椒一升,十余沸,去椒水,冷洗,立瘥。(今按∶《耆婆方》煮生椒云云。)《集验方》治漆疮洗汤方∶莲叶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得五升,洗漆疮上,日二。
又方∶取猪膏涂之。
又方∶宜啖肥肉。
《陶景本草注》云∶削材作柿,煮洗,漆,无不瘥。
《崔禹食经》云∶敷水中苔,良。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病源论》云∶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喜面痒,然后胸臂髀皆悉瘙痒,面为起肿,绕眼微赤,诸所痒处,以手搔之,随手辇展,起赤,消已,生细粟疮甚微。有中毒轻者,证候如此。其有重者,遍身作疮,小者如麻豆,大者如枣杏,脓燃疼痛,摘破小定或小瘥,随次更生。若火烧漆,其毒瓦斯则厉,着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
《广济方》疗漆疮肿痛方∶嚼糯米敷上,四、五度瘥。忌热面、饮酒。
《葛氏方》治猝得漆疮方∶以鸡子黄涂之,干复涂,不过三。
又方∶煮柳叶,适寒温以洗之。
又方∶捣韭,令如泥以涂之。
又方∶捣蟹涂之。
又方∶嚼秫米涂之。
又方∶煮香,以渍洗之。
又方∶慎火若鸡肠草以涂之。
《极要方》疗漆疮方∶盐汤洗之。
又方∶马尿涂之。
《耆婆方》治漆疮方∶荏菜汁涂之。
又方∶煮生椒汤洗上。
又方∶栀子和水涂之。
《范汪方》治漆疮方∶芒硝二合(一方五两),以水一升,渍自消,色缥以洗之。
一方∶汤渍。
《录验方》治漆疮方∶黄栌木一斤,锉,盐一合,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冷洗。神方。
《救急单验方》疗漆疮方∶以水五升,煮椒一升,十余沸,去椒水,冷洗,立瘥。(今按∶《耆婆方》煮生椒云云。)《集验方》治漆疮洗汤方∶莲叶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得五升,洗漆疮上,日二。
又方∶取猪膏涂之。
又方∶宜啖肥肉。
《陶景本草注》云∶削材作柿,煮洗,漆,无不瘥。
《崔禹食经》云∶敷水中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