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论》云∶浮疽者,因恚结驰思,往反变化所生。始发之时,在于颈项,亦在腋下,如两指无头尾,使人寒热欲呕吐,其根在胆。
《刘涓子方》∶治浮疽,始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得之因思虑忧满,其根在胆。地胆主之。甘草为佐方∶石硫黄(一分)干姜(一分)龙胆草(二分)细辛(二分)地胆(一分,去翅)石决明(一分,去皮)续断(一分)大黄(半分)阴芦根(一分)上九物,下筛,敷疮上,日四、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9号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长 陈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一卷。主张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阐明补阴疗法。
《病源论》云∶浮疽者,因恚结驰思,往反变化所生。始发之时,在于颈项,亦在腋下,如两指无头尾,使人寒热欲呕吐,其根在胆。
《刘涓子方》∶治浮疽,始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得之因思虑忧满,其根在胆。地胆主之。甘草为佐方∶石硫黄(一分)干姜(一分)龙胆草(二分)细辛(二分)地胆(一分,去翅)石决明(一分,去皮)续断(一分)大黄(半分)阴芦根(一分)上九物,下筛,敷疮上,日四、五。